“漫步通江红色沃土,徜徉山水之间,处处有美景、无处不销魂。”6月24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百城行”大型采访活动走进巴中通江。在启动仪式上,通江县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这样形容和推介通江,并推出3条精品旅游线路,邀请全国各地的游客前去“打卡”。
“寻红色记忆,探诺水洞天,访空山天盆,游唱歌石林,品银耳御宴。”正如推介的那样,通江红色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秀丽,特色美食通江银耳驰名世界。也是因为有如此丰富的文旅资源,赋予了通江创建天府旅游名县的底气。
如今,正处于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决战期的通江,立足“一区三地、红色通江”发展定位,坚定“文旅强县”发展目标,把创建天府旅游名县作为引领通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全力以赴推进创建天府旅游名县。
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逐步形成
近年来,通江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文旅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抓,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推动,聚焦“绿色康养”“休闲度假”,科学布局全域旅游矩阵,打造错位式、差异化的“四区一城”发展模式,并把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及周边地区作为川陕革命根据地核心区、红军烈士纪念地、党的初心使命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目的地来规划和打造。
截至目前,通江县已建成国家4A、3A级旅游景区各4个,荣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森林康养示范基地等“国”字号旅游品牌24个,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完善基础设施
优化旅游环境
发展旅游业,交通是关键。通江县全面实施交通大会战,巴万高速全面贯通,镇广高速王坪段、诺水河大道、米仓大道等内外交通大动脉即将建成。加快建设红色旅游道路,“三纵三横”“快进慢游”旅游交通体系初步形成,旅游综合承载力全面提升。
此外,配套设施的完善、综合服务水平的提升,也都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因此,通江狠抓配套设施建设,统筹各类资金103亿元,对标对表,建成高明湖-谭家河湿地公园、壁山森林公园、旅游集散中心等25个旅游服务配套设施,新建、改建标准化旅游厕所105座、生态停车位1.628万个,提升各类民宿、宾馆417余家。
在提升综合服务水平方面,通江严把行业“准入关”,设立全省首家公益旅游诉讼审判庭,成立环境资源类和旅游案件类专门合议庭,在诺水河等三地分设巡回审理点。同时建设标准旅游信息咨询点等游客服务设施,完善全域旅游导视系统及旅游大数据中心,加强旅游行业人才培养,全县旅游综合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在多年的努力下,通江旅游经济规模显著提升。2017至2019年,通江旅游总收入三年连续增速19.66%;到2020年,通江创造了连续四年旅游人次、旅游总收入位列全市第二的佳绩。
下一步,通江还将持续推进“产旅”“养旅”等多业态融合,不断丰富旅游业态。同时继续以全域旅游规划为引领,促进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增长极,为创建天府旅游名县迈出坚实的一步。
(文章来源:华西都市报)
文章来源:华西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