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黄光裕兜里有4000块钱,他和哥哥在北京珠市口东大街租下一间100平方米的门市,取名“国美”。1991年,黄光裕已经知道了品牌宣传的重要性,于是他包下了整版的《北京晚报》,亮出“买电器,到国美”的标语,这也开创了国内零售商在上报纸的先河。
随后,黄光裕打起了价格战,薄利多销,不惜血本的玩法,很快让其他对手不寒而栗。也是从这一年开始,全国人都知道了原来电器品牌还可以这么玩,也是从国美电器开始,“连锁店”这个概念开始风靡全国。
2004年,黄光裕以83亿港币收购22个城市的94家国美门店资产的65%股权,以借壳的方式在香港上市,这一年黄光裕资产超过了百亿,超越荣智健,成为当年中国首富。
在国美,黄光裕被称为“教父”,在行业内,黄光裕被称为“价格屠夫”,此称号源于他对于合作厂家的利润的挤压,与此同时黄光裕开始脱发,他把自己的头发全剃了成为光头,他说:“剃光头是为了好玩。”
这一形象,让黄光裕更接近屠夫的形象,时常有人评价黄光裕,“说话温和、抽烟不断、门牙的齿缝很大。虽然仁厚,没架子,直率质朴,同时却让人敬畏,不可捉摸,要求苛刻。”
2006年、2008年,黄光裕分别以52亿和36亿的价格,收购了永乐电器和大中电器,这两年期间,黄光裕3次登上首富宝座。就在这一年,黄光裕被判入狱,罚款6亿,没收2亿。
群龙无首的国美,在总裁陈晓的运作下,得到了贝恩资本的支持,管理层也纷纷倒向陈晓,国美要改姓了吗?
就在这个时候,妻子杜鹃站了出来,然而她并没有正面对抗,她对贝恩资本伸出橄榄枝,并且在国美多方势力中反复游说、斡旋,杜鹃花了2年半时间,把陈晓架空,在如此形势中,奇迹般地拿回了“方向盘”。
但杜鹃并没有让国美走向辉煌,这10多年时间里,国美的营收不及老对手苏宁的1/4,与此同时国美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同行业的对手,就在这10多年时间里:
1、电商行业格局和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下沉市场、二三线城市成为新发力点,阿里推淘宝特价版,7个月月活过亿,淘宝特价版还盘活了中小商家、工厂,这是国美未曾涉足的领域。
2、新能源汽车成大趋势,小米、恒大入局,传统车企转型,造车新势力雨后春笋涌现。
3、互联网企业纷纷押宝农业,科学养猪、猪脸识别、数字产地仓纷纷建立。
4、芯片卡脖子,让国内半导体企业有了动力,光刻机、芯片设计、制造,半导体产业得到重大突破。
这样的事情还发生了很多,国美已经错过了最佳转型的机会,家电行业饱和,家电下乡红利已被吃尽,房地产已经收紧。18个月让国美重回巅峰,黄老板第一仗选的是智能家装,一个细分、小众市场,当年黄光裕背后的高人可能是杜鹃,那么这一次出山,是否还是高人指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