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时评:特斯拉车主维权事件,别打无谓的“口水战”

聚钢堂网

  作者:汪灿

  特斯拉车主维权事件引发的舆论热议还在继续。

  

  4月28日,维权车主张女士的家属向媒体称,“目前特斯拉提供的行车数据不完整,只有提供完整的行车数据,才有对该车进行鉴定的基础。”同日,特斯拉官微发声,除了表达进一步沟通的意愿和诚意外,还在公布的事件经过中透露,张女士在上海车展特斯拉展台前“过激”维权时,自称怀孕三个月(后被警方证伪);其丈夫曾明确表示,身边有“团队”在协助,称可以帮助其“洗白”并满足其诉求。

  双方的回应,总让人感觉有点“不对劲”。一则,特斯拉提供的行车数据是发送到张女士个人邮箱的,数据是否完整只有双方清楚,外界无法判断张女士数据不完整的说法是真是假。

  二则,特斯拉方抛出张女士此前的“怀孕谎言”及其家属的“团队操作说”,似乎是为了证明对方有道德污点和不可言说的动机,抛开证据的真伪不论,这充其量只能算是为公众提供了一定的“外围”参考因素,并不能直接证明涉事车辆没问题,也就不能证明特斯拉方占理、车主是不当维权。

  实际上,不正面说明和回应车辆质量这一核心问题,转而围绕一些似是而非的争议点自说自话,是此次事件中维权方和特斯拉方都存在的问题。这种态度先于事实、观点多于证据的态度,不仅不利于事件本身的解决,也容易在公共领域引发口水战,让一起涉及公共安全的严肃事件在喧嚣沸腾的舆论场被消解成吃瓜大赛,除了留下“一地鸡毛”,引发的产品质量、行业规范和社会治理层面的思考有限。

  比如,张女士在维权过程中,对特斯拉方提出的送修和找第三方机构检测车辆等建议,表现出了消极和抗拒态度,最终发展成为在车展上“过激”维权,导致自己被行政拘留五日。这在一些网友看来,就是一种“迷惑操作”,逻辑很简单:如果真的是车辆有问题,为什么不愿意接受检测呢?从一定程度上说,这种质疑弱化了其维权的舆论支持基础。

  当然,特斯拉的一些操作更让人无语。最让人诟病的,是警方在通报对张女士处罚的前一天,特斯拉一名高管回应称“没有办法妥协”,还强调“自己的调研显示,90%的客户都愿意再次选择特斯拉”。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公关话术”水平高低问题,背后一定程度上透露出,涉事企业对消费者的利益诉求并没有足够的重视,有媒体发表评论文章称这是一种“傲慢”,切中了要害。

  时至今日,公众已经具备一个基本共识:消费者维权要在法治框架内进行,不应该鼓励“一闹就灵”“按闹分配”;但企业也要重视消费者的声音,认真对待、妥善处置每一起消费者维权事件,不能让人有“店大欺客”的观感。这是消费者和企业应有的自我修养,且是同时具备、同等重要的关系。公众审视的立场是“一碗水端平”,而不是“二选一”或有所侧重。

  从这个意义上说,此事中的消费者和企业都应当放下意气用事和不必要的分歧争论,回归事件本身,就涉事车辆的质量问题,拿出更多能证明自身观点和诉求的实锤证据,依法且有理有据地博弈,为维护自身正当利益而努力,相信会赢得一个满意的结果。公众也应当以法律和事实为评判的依据,理性围观、理智发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