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可能比较爱卫生,觉得掏耳朵舒服,不少人都有顺手挖耳屎的习惯,有人甚至在公共场合也情不自禁地伸手抠上两下。
根据上海市残联、市计生委、市卫生局等部门在第九次“全国爱耳日"联合举办的大型听力健康宣传咨询日活动后的统计数据显示:人体耳部的不少疾病都是由掏耳朵惹的祸。

「 王先生诉说自己耳朵奇痒难忍,且越掏越痒。仁济医院耳鼻喉科的主治医师钱敏飞检查了他的耳道后发现其患上了外耳道湿疹。」
“很多人都有掏耳朵的坏习惯,其实耳朵有自净功能,会定期自动把耳屎排出耳道,如果反复地掏耳朵,会刺激耳道分泌越来越多的耳屎,导致耳朵越来越痒。"钱敏飞介绍说。
很多人上洗头店,服务生都会给他们掏耳朵,尽管棉签是消毒过的,但对耳朵始终无益。
他们医院还曾接到过病人,在洗头店掏耳朵时,棉签落在耳道里,无法取出,只能到医院去取。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正确掏耳朵呢?
「 人们把耳朵的分泌物叫做“耳屎",潜意识上,是把它当成了人体的废弃物。」
其实,耳屎还有个学名叫耵聍,它对耳朵有保护作用。
人体外耳道的长度大约有2.5 厘米~ 3 厘米,通常耳屎只逗留在外耳道的外1/3处,另外靠近鼓膜的那2/3并无耳屎占据。
耳屎呈酸性,它使外耳道保持酸性环境,和耳道壁上的耳毛一起,抵御外部的细菌侵袭。

“频繁掏耳朵,将耳屎一掏而尽,等于拆除了耳朵的外部防线,任由细菌侵入耳道和鼓膜,会引起慢性炎症,出现耳朵疼痛、流脓的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听力下降。”
耳朵是人体很敏感的部位,每个人耳道的深浅都各不相同,任由一个不了解你身体的人来掏,一不小心,棉签就伤到了耳道旁的皮肤,甚至伤到鼓膜。
如果用来掏耳朵的棉签不干净,上面沾有细菌,耳朵的健康就更难保证了。

没事别经常掏耳朵
福建省省立医院耳鼻喉科叶青主任说,除了噪音之外,耳朵最怕受到外力损伤,而最容易造成损伤的行为就是掏耳朵。
经常掏耳朵,反而更容易刺激耳道里分泌物的产生,而且习惯一旦形成,不去掏的时候,会觉得耳朵里特别痒,越痒越想掏。
这样除了刺激分泌物产生,还很容易将病菌带进耳朵引发感染。
更麻烦的是,掏耳朵的时候,有可能碰到他物导致手不稳。叶主任说,他们就时常接到耳膜被掏破的病人,很痛苦地过来接受耳膜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