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这两个城市买房人正在杀入南京,本地人有点慌...

https://www.altrv.com

  哪个城市的人最喜欢到南京买房子?

  01

  上个月,听说河西南来了一波人,计划买空河西南,做一轮ABC单。

  深圳作为全国独树一帜的炒房之都,其炒房手法和资金自由度冠绝全国。一般城市干不了的事情,深圳能干。一般城市不敢干的事情,深圳买房人也敢干。

  只是,深圳的楼市调控越来越严,这群人没有操作空间了。所以开始杀入其他城市,第一站就是去杭州。在滨江板块搞的鸡飞狗跳,ABC单横行。

  这些人选中一个板块,以高于市价3%-4%的价格签订房源,然后呢?谈过户周期,一般都是4个月到6个月,给个十万二十万定金,在这个片区买了十来套,等到价格被他们抬高以后,再趁机把签过合同的房源再转手,从中赚取差价。

  

  随后,深圳一群人又去了合肥,然后合肥突然就变成“北深圳”了。合肥成为全国舆论的中心,当然炒合肥和杭州,都能赚到钱。

  然后,又有深圳的人感觉,南京的房价太低了,简直是长三角洼地。一股小分队在3月份来南京河西这边买了几套房子,他们的感觉是,作为南京龙头板块,河西六七万的价格实在太低了。

  然后呢,等着吧。这群人要是能在南京赚到钱,我就真服了。南京的行情和状态,是“房住不炒”的优等生,哪怕局部板块上涨了一些,也都在可控范围,投资能不能赚钱还真不一定。何况是高位接盘二手房。

  所以,深圳来的所谓炒房客,根本不是南京购买力的主流,也无法掀起风浪。他们来不来的,对南京楼市毫无影响。

  而真正的大佬,来自两个城市。

  02

  如果按照身份证前4位来看,南京公正摇号的清单很容易判断买房人是哪来的。

  我们以江北城南中心的滨江嘉品为例,这些买房人,来源地非常清晰。

  为什么要以滨江嘉品作为案例来分析?滨江嘉品不属于核心区,但属于热点板块,在整个江北属于中等偏上的楼盘,有很大的代表性。

  滨江嘉品这个盘,从去年到现在总共报名了3次,分别是去年12月8日,今年1月20日,以及近期的4月13日,报名人数是1727,1052和2322。当然,这三次都有重复报名。按照“新房数据”的相关数据显示,这三次报名有671个南京土著参与,占比只有16%左右。而其余84%全部是外地人,或者是新南京人。可见,江北的房价已经完全掌握在外地人手中,南京土著基本没有话语权了。

  

  值得关注的是,来自淮安和盐城的两个数据非常扎眼,两个城市的报名总数竟然高达748个,比南京土著还要多。这说明,淮安和盐城两个城市的购买力,已经基本上压倒土著了。这个数据还是令我们有点吃惊。而且研究了江北核心区的数据发现,这种现象不是个案,大差不多。

  这时候有人说了,南京土著对于江北兴趣不大,16%的量属于正常现象。江南的情况将完全不一样。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江北的购买力,苏北苏中城市遥遥领先,安徽只有滁州上榜,苏南无一城市上榜。

  在江南,河西也是大家公认的外地人占比比较多的板块,所以我们避开河西,研究一下地缘客户相对较多的大校场板块。

  03

  大校场是江南非常优质的板块,附近地缘客户众多,在老南京的心目中处于比较不错的位置,我们选取金地大成雅境作为样本,发现果然数据结构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南京土著报名人数高达1197人,占据了38%的份额,远远超过江北的楼盘。这说明在江南优质板块,南京土著还是能够拿捏的死死的。不过仍然有62%的房子被外地人买走。

  

  这些“外地人”(包括新南京人),盐城和淮安仍然比较突出,扬州南通也还可以。苏南城市常州也出现了。这也基本印证了一个观点:

  南京的江南人,和苏南两个区域的买房人,不喜欢买江北。但江北的人,对江北新区认可度极高。各人买各人的,互相不干涉。

  但江北和大校场,基本上属于两个极端了。我们再来看看南京的产业重地:软件大道的购买力到底是如何组成的?仁恒城市星光的数据就很关键了。

  

  从软件大道仁恒城市星光的数据来看,南京土著有736人参与,占比40%,仍然具备较大的话语权。淮安、盐城虽然不能跟南京相比,但仍然占据南京买房外地人前两名。徐州扬州仍然不错,镇江常州等苏南城市在列。

  再看麒麟仁恒城市星徽,这代表着一部分刚需,刚改的声音。数据显示,麒麟仁恒的购买力又三分之一来自南京,然后盐城和淮安,继续占据外来购买力前两名的位置。这两个城市太彪了。

  

  所以从样本上看,江南板块的外地人购买力占据整体的33%-40%之间,虽然也无法决定市场,但话语权比江北大多了。江南房子更被苏南的人群所接受。

  04

  注意,这里的外地人和本地人,完全就是按照身份证前几位确定的。如果你在外地出生,哪怕在南京呆了几十年,也算外地人,这就是一种统计口径,不要扛这个。

  那么我们分析这个数据,到底有啥用?对于我们买房有什么指导吗?我觉得有几点需要大家思考。

  首先,从城市的联系度来看,百度地图上显示的联系度方面,距离南京最近的镇江,马鞍山和滁州这三个城市,是与南京人口流动最频繁的三个城市。但从买房的来源结构看,这三个城市在南京的买房占比并不多。这说明人来了,未必买房。侧面也说明滁州马鞍山和镇江三个城市,与南京的房价价差太大,总人口也有限,导致买房占比不占优势。

  再者,江北新区真的变成了苏北新区。这事有人觉得不好,但实际上非常好。江北新区得到了苏中苏北广大人民的认可,其实是大好事。现在苏北人民的购买力,也不差苏南什么,能抓住苏北人民的心,就是一个巨大的成功。

  与此同时我们关注到,安徽人在南京的购买力,最低大概能占到6%左右,最高还在江北,16%左右,整体上10%。这与杭州的安徽人购买力比例其实差不多,都是10%左右。所以南京在安徽的影响力,其实还是有待提升的,这方面还没有体现出“徽京”的实力。什么时候安徽购买力能达到15-20%,才能叫徽京。目前这种说法从经济上还看不出太多。

  当然,盐城和淮安能够这么秀,还有一个原因很明显,这两个城市的房价涨的太多了。现在卖掉盐城淮安的房子,买入南京几乎毫不费力。去上海又没有资格,来南京办法很多,价格又便宜,何乐而不为呢。

  最后我们需要说明的事,其实大部分的外地购买力,是新南京人贡献的。在南京上学,在南京工作,在南京买房,一条龙下来,这是主流。而这种格局的背后的本质,是高考格局:即苏北,苏中有大量优秀学生通过来南京上大学留下来了,在南京安居乐业,然后开始买房。这个买房占比,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考入南京的大学,留在南京工作的比例。安徽再亲南京,南京高校留给安徽的名额是有限的,这是安徽数据不够高的又一层原因。

  现在,凡是孩子在南京上学的,都有购房资格。在南京买套房,为孩子未来做准备,无论是面子还是里子,都是妥妥的。

  其实,大家慌的不是买房,而是通过买房看出高考名额的博弈…

  图文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