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应该有个价值……”
“不高兴的事还是少想,哭哭啼啼也是一天,哈哈大笑也是一天。”
近日,在短视频平台上,因为金句频出,来自郑州的一位96岁摆摊的老奶奶走红全网。
1、被“网红”的摆摊老奶奶
这则视频的拍摄者是一位拍摄街头小人物故事的博主。近日,他在晚上逛街的时候,偶遇了一位卖菜馍的老奶奶。老奶奶今年96岁,坚持摆摊卖菜馍30年,每天晚上11点出摊,一直卖到早上五点收摊,然后还要去菜市场买菜。
本该颐养天年的她依然如此辛劳,她却表示,“有的人愿意歇,有的人不愿意歇。我觉得在家歇着无聊,不如找一点有价值的事情做”。
视频中,售价6元的菜馍里满满都是馅料,该博主问道,会不会卖太便宜了?老奶奶回答道:他们赚点钱不容易。
视频传开后,老奶奶一夜爆火。许多人在献上祝福的同时,也呼吁“大家多去捧捧场”。社会聚焦弱势群体,这本是一件善事。然而,随着网络的发酵,事情逐渐变味了。
在视频被疯传的第二天,老奶奶忽然成为聚光灯下的焦点,各主播纷至踏来,暮色之下,把小小的摊位围的水泄不通,围观的自媒体们一遍遍的套着奶奶的话,妄图从奶奶嘴里翘出更多的金句,成为他们拍摄的素材。流量的迅速涌来,让大半夜出摊的老奶奶一时间面对如此大的工作量有些力不从心。
直到民警出面,才堪堪维护好秩序。
年逾百岁的老人家,早就看透了人生百态,采访她的视频询问如何看待,老人家回答:尝馍是假,看人是真。
顾客猛增后,奶奶每天出摊时准备的材料也增多了“总要满足人家的要求吧”。旁边的人劝说:“您歇会”。奶奶摇着头说:“没事”。
可如今,奶奶累了,决定不出摊了。
96岁的老奶奶已经不是第一个被流量围猎的网红了。
2、被流量围猎的农村网红们
山东临沂的普通村民程运付,因为15年没涨价的一碗3块钱的拉面而走红网络,网友们都被“拉面哥”的朴实憨厚的话语和良心的价格而感动,央广网评都对他赞誉有佳。
但是随着拉面哥的名气不断扩大,他生活的本来名不见经传的村子却迅速沸腾,每天都有全国各地的人为了蹭流量而来,围追堵截在他的摊位前——
身穿大棉袄在拉面哥家门外扭秧歌并大呼“拉面哥,我爱你!”;
拜师大衣哥不成,又来拜师拉面哥的河南商丘人;
直接把自己的征婚广告放在拉面哥摊位前面的“五间大瓦房”房主……
虽然“八竿子打不着”,但为自身私利强行入镜。
这些行为不仅影响了拉面哥和家人,甚至影响到了全村的村民。
短短几天,就让“拉面哥”这样一个普通人, 有家不能回,四处躲网红,39岁的他在镜头面前留下了泪水。
面对如此境遇,拉面哥只能选择妥协,如今,在拉面哥的摊位周边甚至搭起了拉面哥大舞台,各路“牛鬼蛇神”前来表演,都想借着拉面哥这块“福地”红一把。颇有一种“刘老根大舞台”的既视感。
在流量为王的网红圈里,直播拉面哥这样的正能量红人,会获得很多围观网友的支持和打赏。有些人一场直播下来赚的钱,拉面哥可能一年都赚不到。
许多博主虽然自知这么做会打扰到拉面哥的生活,但在利益面前也选择了无视。
这些博主的套路往往是打着“弘扬正能量”“传播新风尚”等旗号正面对当红或流量人物进行拍照直播等,实则是为自己的账号加流量、涨粉丝。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在市场规律所造就的互联网世界中,“流量=商业价值”可以说是不变的至理。
只有可以高效获取流量的自媒体,才能获得更多的变现,才能拥有更高的商业价值和回报。相反,无法获得流量的自媒体,就注定会被淘汰。
想要获取流量,许多没有原创能力的人,就选择了蹭流量,只要蹭得上流量,就基本意味着能分广告或流量的一杯羹。
20世纪的著名艺术家安迪·沃霍尔,曾有一句预言:“未来,每个人都能在15分钟内成名。”而现在,在互联网疯狂的造神弑神下,15秒,流量就能把一个人捧到天上。
从犀利哥到大衣哥,从杀鱼弟到小马云,从拉面哥到菜馍奶奶,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普通人猛然间被自媒体的风潮拖入流量漩涡,生活日常暴露于聚光灯下。
他们都是被流量围猎的牺牲品。
3、蹭流量的底线在哪?
他们通常出身草根、老实单纯,他们不求大富大贵,只想安静过自己的小日子,拥有自己生活中的小幸福。社交媒体的繁荣,特别是短视频时代的来临,让一夜爆红成为可能。然而,互联网在赋予人人“出名权”的同时,却无法给予每个人拒绝出名、拒绝被围观的权利。
蜂拥而至的自媒体,在蹭流量的时候不仅直播,一般还要求观众们刷礼物,还直言这些礼物的钱全部给到这些草根群体,但事后他们全部卷钱跑路了。
还有一些博主更胜一筹,他们信奉“黑红也是红”,不问是非、不分轻重地对热度和流量人物、事件进行调侃、审丑甚至无中生有、造谣生事,只为博取网络关注流量。
“年轻人不讲武德,我劝你耗子尾汁!”的69岁老同志马保国就在去年年底火出了天际,先火于玩梗,又火于短视频直播。
起初网友对他的评论也都是偏向于嘲讽,是被30秒打倒的“假大师”。而在二次传播与创作之后,舆论不仅失去站住脚的立场,反而连基本的批判态度也失去了,很多人开始创作大师洗白视频,指出马保国其实深藏不漏,是真正的大师。
在剪辑视频发酵过后,一些流量生意上场,比如有些平台请他登台亮相、参演电影,甚至在电商平台全网抢热度的兜售尤为显现。
“这几天就趁着这个热度来蹭,之前的几次热度都没蹭,我不能再错过这个了。直播间里全是骂我的,我回复他是啥呢,我说感谢你们夸奖我,感谢你们支持。他们骂,咱不骂,他们在咱直播间的公屏上打字的频率越高帮咱们提高热度。”有专门的反蹭流量的某网红在采访中如实说。
自媒体时代,蹭流量的底线到底在哪里?
如果放任无底线蹭流量行为,那么所产生的后果最终还是会由自媒体承担,正所谓“自作自受”。
当自身不再主动生产优质内容,而是凭借蹭来的“流量”获取利益时,道德的谴责声会越来越大,自媒体在人们心中的形象也会大打折扣。
依靠蹭别人的流量来生存不是长远之计,唯有自身成为“流量”,生产出吸引人的内容才能更受人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