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看到个新闻,说2020年,留学生回国就业人数暴涨,与900多万国内高校应届毕业生一起,在人才市场激烈竞争。
留学生们纷纷表示,如今留学越来越艰辛。
可是大家印象当中的留学生,不都开始各种光鲜骄傲,自带光环的嘛?
这几年打着“展示留学生真实生活”旗号,实则贼悬浮的影视剧特别多,
对照真实的留学生活,大家都觉得自己留了个假学……
1.“留学的都贼有钱”
2018年有个号称“道尽留学生辛酸史”的电视剧播出,《归去来》。
当时好多留学生还有点小期待,终于要关注关注留学生在外的辛苦咯?
结果一看,留学生自己先自闭起来了……这哪儿是打破刻板印象,这简直就是为加深来的。
剧里留学的一共6个人,三个富两个贵,外加一个追着女神出国的普通老板姓,主角团不是斯坦福法学博士就是藤校精英。
行吧,人物背景是设定咱们不说,重点得既然是超级学霸,应该可以展现他们在学业上多厉害吧?
怎么也得比《律政俏佳人》厉害,人家还只是个本科而已。
——嗐,看下来才发现,几乎没有关于学习的事儿,还是个包着“留学”外衣的恋爱偶像剧。
话筒再次交给留美的法学博士们,你们是不是特羡慕人家不仅有这么多时间谈情说爱,不用赶论文做学业,而且还能保持头发如此茂盛!
说到这儿大家悟了,这哪儿是黑留学生,合着是黑了斯坦福,黑了北美第二的法学院——法学博士,原来也这么水的嘛?
难怪豆瓣上好多留学的同学,都表示很愤怒……
(来自豆瓣)
翻翻知乎,“人均贼有钱”的留学生们关注最多的问题,还是怎么省钱……
出国留学的家庭,绝大部分都在中等收入的中产阶层,绝非大富大贵的群体,
他们用着二手家具读着二手教材,开着三手车逛高街店,共享着健身卡和网飞账号,和国内的学生们没什么不同。
而且对于留学生来说,学历越高,越和家里给钱没直接关系。
在英美的大学博士里问一圈,你可能就发现,靠自费读博士的,简直少之又少。
大部分博士生都拿的全奖,不仅学费、伙食费、住宿费全都不用出,再加上做做学校的零工,甚至还能攒出点小钱来。
2.“留学生都不中不洋”
火遍大江南北的《欢乐颂》有个名场面:
——我们的前菜就要Whiteanchovies,Romahorseandcrispyham!
——Romahorse一定要flash,
——我个人对食材的要求很严格,食材必须flash。
强烈建议大家去网上找这段原片,保证这个把hours读成horse、fresh读成flash的哥哥能让你脚趾抠出一套紫禁城。
这也算是最经典的留学生刻板印象之一了:十分zhuangbility,不中不洋的不像个样子。
其实真实留学生都会感觉到,越在国外待,越发现中国文化的优势,集体成为了中国文化民间传播最好的代言人。
从最小的事儿来说,只会煮个方便面到进化成中华小当家是很多留学生的必经之路吧?
不夸张的说,这对普及中华博大精深的料理文化起到了极其积极的作用,外国室友闻着火锅味儿就跑出来学用筷子了好嘛!
从此拿个刀叉吃个“左宗棠鸡”的西式中餐,他们碰都不碰。
留学生对海外的文化输出,远远不止这些。
2017年,在留美学生自发的组织下,一段名为《说出我的名字》的视频,出现在了油管上,获得了三百万次的播放量。
“我叫HaiGe,含义是大海的歌声;我叫LiuXinran,代表着幸福和快乐;我叫XuGuohao,意思是像花木兰那样的女英雄……”
这些留学生告诉所有人,组成名字的中国汉字,有着这样美好的寓意,既争取到了尊重,又向不理解的外国人介绍了中国文化。
在打破外国人对中国刻板印象方面,没有人比留学生更直接了。
3.“留学生就是混文凭”
《路从今夜白》可能是让所有诺丁汉毕业生最烦的剧,就因为这剧里贡献了这么一段台词:
???
咱就先不说4年在英国足够“混”本科+硕士两张文凭的事儿了……
单说这个“混”文凭的地儿,诺丁汉大学,好歹也是2020QS世界大学排行榜前100的名校,英国“常春藤”罗素集团的成员呢好吗!
留学文凭就真的那么好混么?
好多人以为考个语言考个GRE就是留学最了不得的事儿了,招生内卷不过是针对世界排名前几名的大学。
然而实际上出国读书才知道,这些都是开胃菜,入学以后立刻让“宽!进!严!出!”四个大字教你做人……
两天一个小测验,一周一个小论文,一个月一次小组作业,各种大大小小课程作业,
到了考试周更是能把人直接拴在图书馆通宵,恨不能扎帐篷那种;
为了赶个论文死线,靠咖啡泡面续命是日常,急得头发都能一把一把掉……
除了这些学业上的压力,还可能接受来自陌生社会的考验。
与路人、与同学、与室友、与房东、与导师,不同文化背景之下,难免会有摩擦与冲突,而这一切,只能靠每个留学生,自己去面对和解决。
压力超大的……
这些年发生了多起中国留学生因为学业、生活的原因,导致了悲剧,让人们开始关注留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
根据一份调查数据,在耶鲁大学学习的中国留学生中,
45%的人有轻微至严重的抑郁症状,
29%的人有轻微至严重的焦虑症状。
你还会觉得留学生在国外,能轻轻松松“混”一份文凭吗?
4.“出国留学是不爱国”
这话留学生都懒得反驳了……
过去的2020年,在每个留学生心里都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对新冠病毒的这场人类战役,大家都是参与者。
2020年1月,身在海外的留学生们就开始行动了起来。
彼时身在美国的留学生们,可能还记得传遍朋友圈的“百万口罩”项目。
它就是完全由在北美的留学生志愿者们自发组织的行动。
而在欧洲,刚好准备回家的留学生,则选择了另外一条道路:人力运送。
还记得那段时间总能在朋友圈看到,有英国留学的朋友临时买了个大行李箱,自费掏了额外行李的钱,就为了能多装一些口罩和防护服带回国内捐赠。
2吨、244箱,500多万枚口罩,这是俄罗斯侨团驰援武汉的医疗物资,而这些,全部由在俄罗斯的旅行团与留学生团队,靠人力背回了中国。
当国内开始好转,国外疫情凶猛时,留守还是回国,留学生们面临着特别艰难的选择……
在新闻报道的个案之外,实际上疫情期间回国的人相当多,绝大多数选择回国的留学生,都极其硬核地配合着防疫政策。
有一位意大利留学的姑娘,先是自我隔离了20天,然后沿着罗马-阿布扎比-北京-深圳航线,辗转了28小时,一路上不敢吃饭喝水、不敢摘下口罩。
落地之后她都饿得说不出话,但还是第一时间报备,在坚持做完了一切检查,到达集中隔离点后,才开始吃工作人员送来的食物和水。
这样“教科书式回国”,发生在全世界的各个角落,绝不是那几个个案就可以抹杀的。
而更多留下的留学生,他们领取到了祖国提供的健康包,克服重重困难,安心学习,默默等待疫情缓解、疫苗普及。
为自己负责、为他人负责、为国家负责,守望相助,就是留学生们在2020年做出最好的成绩。
说了这么多,可能有人觉得在拔高留学生,留学有这么难?我看留学生天天逛街逛博物馆,啥都不管开心得飞起嘛……
然鹅,假期晒出海边风光的,难道工作日就不是996到要吐血的社畜了?
咱们讲的故事,不代表也没有想去改变任何人的观点,毕竟只有留学生自己才最清楚自己的感受。
能晒在朋友圈的照片,可能真的也就是留学生们风光生活的全部。
通宵写paper,天天掉头发,上能修冰箱,下能做大餐,十八般武艺都得精通,才能独自在异乡活出个样子。
同时还得扛着文化差异,和各种不理解,这可能才是大多数人的留学生活。
而就算学成归来,也同样顶着巨大的压力,留学早就不是什么稀罕事,随着中国高校教学水平的快速增强,留学再也没有天然的就业光环加成,甚至还可能被人质疑:
“你离开中国学习,国内的环境你能适应吗?”
根据教育部的数据,从1978年到2018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585.71万人。
其中432.32万人已完成学业,365.14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占已完成学业群体的84.46%。
看到没,大家口中“出国就不想回来”的留学生,84.46%都选择了回国报效,而人们又有新的误解:
“是不是国外混不下去了,才回国的?”
留学生:“嗐,两边的话都让你们说了,惨还是我惨……”
有人可能会说,觉得这么苦,那就别出去啊,还不是自找的?
我想这个视频,讲出了每个留学生的心声,不管是曾经的、现在的,还是将来的留学人都值得一看,想起出发和归来时的坚定:
对,就是自找的~
委屈也好,艰难也罢,都是留学带给大家的宝贵财富,终将成为未来人生中闪闪发光的勋章。
越出国,越爱国,这是所有有志留学生的共识。
就像我们外国人能来看看真实的中国,留学生们都是希望可以走出去,看一看别人的优点劣势,强大自我,更是民间对外输出真实国人形象的直接有效的形式。
不仅仅是选择留学这条路,人生每种选择的意义,都是自己找的。
带来了这条视频的,是汇丰银行,他们希望通过汇丰留学通产品和服务,来帮助海外留学生,更好地达到自己留学的目标,在迎接挑战解锁困难的时候,可以获得及时的支持。
不仅仅是资金安全和方便的跨境金融服务,而是覆盖出国准备、海外守护、未来规划三个阶段的前中后一站式金融产品与服务,提供所需的协助和帮助,让海外学子不再束手无策。
祝所有的留学同学,不忘初心,实现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