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港股市场压力已明显释放

赚钱

  上周全球市场投资情绪有所改善,并受到美国总统拜登2.3万亿美元基建计划的刺激进一步反弹,尽管其实施方案和实际影响尚不确定,但显然对H股产生利好。事实上,随着海外中资股市场估值(由MSCI中国衡量)回归长期平均水平,虽然价格仍然不低,但是市场在近期企稳甚至反弹也不足为奇。我们认为港股市场已接近期超卖区域。

  近期在高估值、拥挤交易、外部动荡和政策不确定性,以及国内紧缩政策等因素带来的快速抛售之后,我们认为市场可能已经缓解了部分压力(此前的问题不是基本面,而是市场预期计入过满)

  例如,从国外环境来看,美国疫苗接种速度快于预期以及先前的财政刺激措施都可能会促进经济恢复超于预期,特别是服务业(最新的PMI和3月非农就业数据反映了这一点),拜登2.3万亿美元基建计划更是激发了投资者的热情。在国内,中国3月份制造业PMI也显示出相当强劲的增长态势。但值得注意的是,最近的复苏与今年初所谓的顺周期或通缩交易有所不同,反映了市场和投资者情绪趋于稳定。

  另外,从港股市场自身来看,流动性状况保持强势劲头。例如,EPFR的数据显示,在内外部环境动荡的背景下,南向资金在一周净流出后重回净流入,同时海外资金也保持31周净流入。此外,港交所刊发咨询文件或将放宽上市要求,以吸引更多中概股回归。

  往前看,我们预计在新的催化剂出现前,市场将逐渐企稳并维持盘整态势,同时国内货币数据和外部政策的不确定性仍需特别关注。

  在操作方面,我们继续建议在价值板块与成长板块间均衡配置,仍然看好受益强劲出口需求(汽车、家用电器、家用产品等)以及消费与服务(旅行、酒店等)回暖的投资标的。对优质标的的潜在抄底机会也值得关注。

  市场回顾:全球投资者情绪稳定以及拜登上周宣布的新基建计划共同提振了包括H股在内的全球股市。但是,美国ADR的动荡可能尚未结束。整体来看,恒生科技指数表现领先,大幅上涨5.4%,MSCI中国、恒生国企和恒生指数分别上涨3.0%、2.3%和2.1%。行业层面,除公用事业(下跌0.2%)外,几乎所有行业出现上涨。其中此前在市场中期调整中大幅回撤的成长类板块此次反弹最大,例如媒体与娱乐、信息技术均上涨5.1%,医疗保健上涨4.9%。

  市场展望:上周全球市场投资情绪有所改善,并受到美国总统拜登2.3万亿美元基建计划的刺激进一步反弹,尽管其实施方案和实际影响尚不确定,但显然对H股产生利好。事实上,随着海外中资股市场估值(由MSCI中国衡量)回归长期平均水平,虽然价格仍然不低,但是市场在近期企稳甚至反弹也不足为奇。另外也正如我们上周强调的那样(《回调后估值回归长期均值》),港股市场已接近期超卖区域。

  近期在高估值、聚集交易、外部动荡和政策不确定性以及国内紧缩政策等因素带来的快速抛售之后,我们认为市场可能已经缓解了部分压力(此前市场则大幅领先基本面),投资者逐渐意识到基本面因素依然未变。例如,从国外环境来看,美国疫苗接种速度快于预期以及先前的财政刺激措施都可能会促进经济恢复超于预期,特别是服务业(最新的PMI和3月非农就业数据反映了这一点),拜登2.3万亿美元基建计划更是激发了投资者的热情。在国内,中国3月份制造业PMI也显示出相当强劲的增长态势。但值得注意的是,最近的复苏与今年初所谓的顺周期或通缩交易有所不同,反映了市场和投资者情绪趋于稳定

  另外,从港股市场自身来看,流动性状况保持强势劲头。例如,EPFR的数据显示,在内外部环境动荡的背景下,南向资金在一周净流出后重回净流入,同时海外资金也保持31周净流入。此外,港交所刊发咨询文件或将放宽上市要求,以吸引更多中概股回归。

  往前看,我们预计在新的催化剂出现前,市场将逐渐企稳并维持盘整态势,同时国内货币数据和外部政策的不确定性仍需特别关注。在操作方面,我们继续建议在价值板块与成长板块间均衡配置,仍然看好受益强劲出口需求(汽车、家用电器、家用产品等)以及消费与服务(旅行、酒店等)回暖的投资标的。对优质标的的潜在抄底机会也值得关注。

  在近期市场回调后,估值回落至平均水平

  市场2021年盈利一致预期最近几周有所上修

  3月份美国制造业加快回升,表明全球范围内经济出现更普遍回暖

  美债利率仍然是短期引发市场动荡的一个因素

  具体来看,支撑我们观点的主要逻辑和本周需要关注的因素主要包括:

  1)宏观经济数据:中国3月份制造业PMI数据显示经济反弹持续,服务行业复苏步伐正在加快。中国官方3月制造业PMI指数为51.9%,与2月份的50.6%相比上升1.3个百分点,而且连续13个月处于扩张区间。其中,新订单指数(从2月份的51.5%攀升至53.6%)出现显著复苏。在全球消费需求增长推动下,3月出口订单指数转为正值(从2月份的48.8%上升至51.2%)。尤其需要指出的是,3月份服务业商业活动指数月度环比上升4.9个百分点至56.3%,我们认为一方面是由于春节效应减弱,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国服务行业正摆脱疫情影响而加快复苏。

  2)企业盈利:海外中资股业绩同比强劲增长。截止4月5日,已有63%(714支成分股中有459支)的MSCI中国指数成分股公司发布了2020年全年和4季度业绩。FactSet的数据显示,已发布业绩的公司在去年4季度每股盈利平均增速达到27.7%,其中50%好于市场预期。从板块层面来看,医疗保健、通讯服务、原材料和日常消费板块同比出现明显增长,而工业板块表现落后。正如我们在此前发布的报告《2020业绩预览:增长有望继续修复》中所指出的,2020年全年业绩同比可能出现个位数下滑,但下半年和4季度业绩下滑幅度有望明显放缓。展望未来,我们预计企业盈利将继续修复。从自下而上的策略角度来看,我们预计2020年海外中资股业绩同比下降7%,但2021年有望同比增长16.9%。

  3)港交所提出放宽上市要求,吸引更多中概股回归。3月31日,港交所刊发咨询文件[1],建议优化和简化海外发行人来港上市的制度。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内容包括:1)在二次上市要求中取消对采用同股同权架构的公司需属“创新产业”的限制,以吸引优质传统行业;2)双重主要上市企业可保留不同投票权(WVR)架构、可变利益实体(VIE)架构,即使日后在海外退市,也仍可继续保留其不同投票权及可变利益实体架构。此次咨询文件有效期将于2021年5月31日截止。虽然上述内容尚未最终决定,但港交所在吸引国际企业和海外上市中资企业回归香港上市的意图已经毋庸置疑。今年3月份一个月就有百度、汽车之家和哔哩哔哩三家公司宣布回归香港上市。展望未来,我们预计不断优化和简化的上市制度将持续吸引海外优质企业与中概股赴港主要上市或第二上市,港股市场逐步汇聚中国新经济优质龙头公司的优势将不断显现,对来自全球包括大陆的投资者吸引力也将进一步增强。

  4)资金流动:南向资金转为净流入,而海外资金连续第31周保持流入势头。在此前持续一周净流出后,南向资金在上周四个交易日中累计净买入规模达到95亿港元,平均每个交易日约24亿港元。南向资金净流入方面仍然集中在几个龙头标的,其中腾讯和小米吸引到的净买入资金分别超过77亿港元和20亿港元,而中国移动和美团承压,净流出资金分别为17亿港元和11亿港元。与此同时,虽然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攀升而且美元出现升值,上周海外资金连续第31周流入且流入规模扩大至21亿美元(此前一周为11亿美元)。

  投资建议:如上所述,在新的催化剂出现之前,海外中资股市场可能有所企稳并维持盘整态势。在这一背景下,我们继续建议价值板块与成长板块间的均衡配置。从中期来看,我们认为H股的相对吸引力和强于A股的表现可能会持续。具体来说,我们仍然看好受益强劲出口需求(汽车、家用电器、家用产品等)以及消费与服务(旅行、酒店等)回暖的投资标的。此外,经历了重大调整的优质新经济标的也值得关注。

  流动性与市场情绪:上周市场整体流动性有所改善:1)海外资金连续第31周流入;2)南向资金转为流入;3)港股市场卖空成交比率上升至14%左右。

  重点关注事件:

  1)中国经济数据;2)美债利率;3)部分地区疫苗接种;4)中美关系。

(文章来源:中金策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