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国没国旗,用中国国旗代替,被我国婉拒,后在国旗上加8个汉字

赚钱

  “革命的旗,团结的旗,旗到哪里,哪里就胜利”——艾青《国旗》

  国旗不是自古就有的,古代可没有国旗的说法,这是现代主权意识增强后的产物,它作为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集合象征,是不能被踩踏、撕毁、丢弃的存在,是一个国家的尊严,所以法律规定对待国旗如果有不尊重的行为是要入刑的,而我们的国旗,众所周知是“五星红旗”,但我们的第一面国旗却不是五星红旗。

  

  中国第一面国旗诞生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清朝,清朝的1888年,不过整个事件比较复杂,讲起来还得从1956年开始,当时广州水师逮捕了中国亚罗号上的12位嫌疑人,结果英国人非要说这商船是他们的,简单点说这就是一起“华船冒挂洋旗”的事件,而中国商船因为从来不挂国旗,大家也确实没办法证明这是自家船,只能忍气吞声。

  这个事件让大家意识到国旗的重要性,不过还没有实质行动,但是1862年一件事情是真的刺激到了清政府,当时是清军和英军在海上交了一次手,然后清军的船只遭到了损毁,因为事件的起因和过错方主要是英国这边,所以他们有义务进行赔偿,不过他们却以没有国旗不知道是哪国的船为由拒绝了赔偿,清政府吃了个大亏。

  

  知道这件事后,恭亲王奕上奏说:“如我处师船亦一律竖立黄色龙旗,外国果能望而知为官船,不敢轻举妄动,未始非豫事防维之一法;即或不然,我亦可执彼国之例与之辩论,彼自不能再行曲意狡展。”所以这时候的提议是添设黄龙旗,因为得到了曾国潘在内的不少大臣支持,于是三角黄龙旗提上了日程,不过它还不是国旗,只商船用。

  后来是李鸿章在各种外交场合总也看不到人挂清朝旗帜,觉得谈起判来都没有底气和支撑,于是在《北洋海军章程》提议重订旗帜,后来出使美、日等国的张荫桓再接再厉提出应该和商旗作区别,于是就有了羽纱正黄色底,青色五爪飞龙图案的四角黄龙旗,这份旗帜从1889年用到了1911年,解决了不少麻烦。

  

  清朝的旗帜支棱起来了,清朝的摇摇欲坠的面子也挂上了,当时的小尾巴朝鲜就非常羡慕了,那时候还是朝鲜王朝的朝鲜,也非常想要一面迎风飘扬的旗帜,不过遥想越南当初改国号,都还要请求嘉庆皇帝准许的情况,朝鲜同样作为藩属国想要国旗,那当然也得请示大清,当初他们的想法是如果可以和清朝共用黄龙旗就好了。

  但就和当初嘉庆帝回绝越南的一句“咨尔弹丸之国,无礼过甚,今尔希冀国名‘南越’,偏敕尔国名‘越南’”一样,慈禧也是不停摇头拒绝——怎能和一个弹丸小国共用国旗,传出去不是笑话?不过如果能够由清朝来设计朝鲜的旗帜,那也是一种宣扬清朝国威的办法,而且朝鲜也不肯放弃,找到了马建忠那里。

  

  马建忠是清朝有名的外交官,也是当时驻朝鲜大使,他以太极四卦作为基地设计出了太极旗,用太极当然是有深刻含义的——“旗号太极中居,八卦拱布于旗之边幅恐好,质则专用红色,似属鲜明也”,这面旗帜很快就得到了朝鲜的一致认可,由于朝鲜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太极阴阳合一的象征意义,也是他们十分熟悉的存在。

  不过在给他们之前,马建忠还在太极旗上加了8个字:大清国属高丽国旗。现在看到的韩国旗帜就是那个时候的太极旗,不过大家也知道它其实进行了改动,那8个大字早就已经被删掉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北洋水师覆灭,清朝日渐萎靡,朝鲜看在眼里,自然生出了挣脱的心思,于是这8个字便烟消云散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