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标识标牌制作 http://www.hfbaisite.com
导读:“二月上坟早,子孙不到老”啥意思?今年清明在农历二月,这几点要注意
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传统祭祖节日。今年的清明节在公历4月4日,农历二月二十三,斗指乙,即太阳黄经达15°。这一时节,生气旺盛、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关于清明节的俗语有很多,特殊的是今年清明节在农历二月,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清明节在二月的有关俗语,看看到底有哪些讲究?
“二月清明一片青,三月清明草不生”
这是一句流传很广的农谚,意思是说如果清明节在农历二月的话,那么清明节的时候已经是草木发芽、绿意浓浓了,但如果清明节在农历三月的话,那么这时候的清明节,还是寸草不生。那么原因为何呢?
这就要从公历和农历说起了,公历是以地球绕太阳一圈为一年计算,365或366天,而农历系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为一月,再配合地球绕日一周之时数为一年,一年下来为354或355天。而每经过两三年,就会多出一个月,也就是闰月。所以今年的立春节气是在公历的1月3日,却是2020年农历的腊月二十二,这也就造成了今年清明节提前到了农历二月。
立春早的话,大地回暖早,地下的草籽和虫卵还没有被冻死,天气一转暖野草就发芽了,所以等到二月份的时候,天气已经很暖和了,俨然生机盎然、一片绿意。而如果按照去年的情况,立春在年后,那么清明节就到了三月份,那时候地下的草籽和虫卵也被冻死了,整个农作物的生长都因为严寒的天气推迟了生长期,所以也就有了三月清明草不生。
“二月上坟早,子孙不到老”
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如果人们在二月上坟祭祖,也就是清明节在农历二月的话,那么会对后代子孙运势有影响。那么这又是为何呢?其实这也跟前面那句“二月清明一片青,三月清明草不生”有关联,前面我们已经解释了这句农谚的原因,也分清楚了农历和公历的计算方式。
所以说如果清明节在二月的话,那么这时候已经是一片青、草木丛生了,那么坟头上这时候也很可能长满了野草。而很多人家的坟头在别人家地里,有些农民为了多种些庄稼,可能就会拿锄头借着挖野草的名义,挖掉些坟头多种些庄稼。那么这样一来,祖先的坟头被挖掉显然对后代子孙不利,所以也就有了“二月上坟早,子孙不到老”的说法。
小结:其实这些都是老黄历,但是很多人们还是很信奉这些老祖宗留下的农谚,我觉得既然为了图吉利,就照顾好自家祖先的坟头,也为子孙后代祈福。大家对此怎么看呢?你们那里清明在二月还有什么说法吗?欢迎大家补充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