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粮价暴涨27%,饭要吃不起了?中国如何应对“粮食危机”

赚钱

  今年有关粮食、农产品的话题和新闻可谓层出不穷,主要炒作热点基本都是围绕价格行情方面。更有甚者,还出现“粮食危机”等耸人听闻的字眼。近段时间,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一项数据再度引发热议:2021年2月份,主要谷物国际价格同比大幅度上涨,高粱价格和2020年同期相比上涨82.1%,玉米价格同比上涨45.5%,小麦价格同比上涨19.8%。并指出粮食价格指数连续第九个月上扬,同比暴涨26.5%,并创下自2014年7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随着国际粮价的暴涨,国外很多食品价格也出现不同程度的走高。比如:与去年下半年相比,阿根廷水果的均价增长高达228%,土豆价格上涨了114%,而肉类的平均价格涨了103%,蔬菜类的价格也增长了88%。前两天韩国大葱也因其价格猛涨3倍而“荣登”新闻热搜榜。这不禁让人担忧,中国粮价是否也会暴涨而影响国民口粮呢?

  我们从国内粮食及农产品价格方面来看:

  春节前玉米、小麦等粮食价格涨至历史高点。不过近期两者价格均出现持续回落的行情。根据行情宝数据显示:全国玉米现货均价跌至2946元/吨,较2月底高点累计下跌76元/吨;期货主力合约价格下挫到2700元/吨附近后出现横盘震荡。东北地区玉米价格最低价已经跌至2600元/吨附近,华北产区多地已经跌破3000元/吨,港口玉米价格更是从3000元的高点跌至目前的2770元低点,累计暴跌230元/吨。

  小麦价格也在持续偏弱运行,各企业收购价格不断下调。河北金沙河公司小麦价格2520元/吨,较月初下跌70元/吨;山东禹城五得利2556元/吨,较月初下跌34元/吨;亳州五得利2480元/吨,较月初下跌40元/吨。

  虽然之前价格出现大幅上涨,但目前很多地区已经开始降价,因此国际粮价的暴涨对国内市场也仅是阶段性影响。此外,中国的小麦、玉米、大米三大主粮自给率非常高,不进口也不会导致国内粮食供给短缺,所以,国内粮食价格受国际影响较小。

  除此之外,我国每年都会迎来粮食丰收,中国粮食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月下旬的重要会议上农业农村部部长明确表示:我可以非常负责任地告诉大家,中国的粮食安全是完全有保障的,我们有能力端牢自己的饭碗。

  我国老百姓不用担心口粮问题的同时,还有一个好消息:猪肉降价了!

  官方数据显示,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36.55元/公斤,比昨天下降1.0%,比年初高点暴跌10元以上。北京多个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猪肉批发价格已经跌至30元/公斤附近。据农业农村部消息,全国猪肉价格已连降8周。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已达2017年的95%。相关负责人表示,当下正值猪肉消费淡季,预计猪肉市场价格仍有继续下降的可能。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