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兆业郭英成:2021年目标1300亿 未来分拆商业、文体上市

赚钱

  继时代中国之后,佳兆业也在2020年跨入了千亿阵营。

  截至2020年底,佳兆业实现合约销售额约1069亿元,同比增长21.3%;总合约建筑面积约616.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约32.8%。

  “房地产年年都要保持增长,这是很大的一个挑战,”业绩会上被问到2021年目标时,佳兆业集团董事局主席郭英成坦言,“但我们还是希望有质量地增长、合理地增长。”他将这一目标设定在了1300亿元。

  除了规模增长之外,“三道红线”之下,佳兆业还在向着达标努力。据佳兆业集团董事局副主席、总裁兼执行董事麦帆介绍,2020年,佳兆业已经实现由“橙”转“黄”,预计2021年末,“三道红线”将全部达标。

  销售额58%来自大湾区

  在佳兆业的千亿图谱中,粤港澳大湾区占比最大。

  2020年,佳兆业在大湾区实现合约销售额625.79亿元,占比达58%;合约销售额占比排行前五的城市分别为深圳、广州、惠州、东莞、上海,占比分别为27%、8%、8%、7%、5%。

  这样的销售格局也使得大湾区成为佳兆业的业绩支柱。2020年间,佳兆业的销售物业收入为511.94亿元,同比增长16.7%;其中,来自大湾区的收入占比达71%。

  佳兆业的“粮仓”也主要集中在大湾区。

  据麦帆介绍,不含未转化的城市更新储备,佳兆业的土地储备约2875万平方米,总货值约6700亿元;以建面计,大湾区的土储约为1589.2万平方米,占比约55%;按货值计算,大湾区的货值约为4619.38亿元,占比达到69%,而其中,深圳占比达26%。

  2020年,佳兆业新增47个项目,新增项目权益比为60%,新增项目权益面积约为565万平方米;以权益面积计,大湾区占比也达到63%。

  作为佳兆业的核心板块,城市更新业务也主要集中于大湾区。据披露,2020年,佳兆业新拓展城市更新项目54个,主要集中在深圳、广州、东莞等大湾区核心城市,新拓项目数量是2019年的近三倍。

  2020年,佳兆业转化的9个城市更新项目中,除了两个位于香港外,另外7个皆分布于深圳、广州、惠州,可售面积近180万平方米,转化面积同比增长152%,对应可售货值约640亿元。

  事实上,佳兆业共拥有201个城市更新项目,占地面积超5000万平方米,绝大部分位于大湾区,按照货值计,深圳、广州两地规模占比高达86%;位于深圳、广州、东莞、中山的项目个数分别为120个、26个、22个、15个。

  “2021年,在城市更新拓展方面,要继续深耕粤港澳大湾区,推进城市更新模式全国复制,保持规模领先。”在提到2021年发展规划时,麦帆表示,2021年-2022年,佳兆业将转化城市更新项目预计可售面积为420万平方米,对应货值超过2000亿元。

  在销售规模上,尽管郭英成表示年年保持增长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他依然对规模增长抱有信心:“今年我们货值差不多2000亿元,假如说去化在60%-65%,(今年的合约销售额)也就是13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地产业务,佳兆业也在布局多元化业务。据介绍,佳兆业的文体科技集团运营全国超25个文体场馆,商业集团全国布局项目64个。郭英成表示,“孵化成功的有文体板块,我们想不久的将来,也尽快上市。”

  年底“三道红线”达标

  除了提出销售目标外,郭英成还强调佳兆业要实现有质量的增长。

  2020年,佳兆业实现营业收入558亿元,同比增长16.1%;净利润52.8亿元,增长26.8%;归母净利润54.5亿元,同比增长18.6%;毛利润159亿元,同比增15%;毛利率为28.5%,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

  除了保持盈利能力外,2020年“三道红线”的压力下,佳兆业也在努力改善债务表现。

  据佳兆业集团首席财务官吴建新介绍,佳兆业主动进行了融资规模管理,调整债务结构。截至2020年末,佳兆业有息负债为1215亿元,较2019年增幅为3.7%,低于“三道红线”橙档融资规模可增长5%的要求。

  具体来看,未来到期债务中,1年内到期的占比为19%,约231亿元;2年以上到期占比为81%,约984亿元;长债短债比为4.3,较2019年的2.7有所改善。

  同期,佳兆业的综合融资成本8.7%,其中境内融资成本7.4%,较上年末下降了60个基点;境外全年新增借款的综合成本较2019年下降202个基点。

  如今,“三道红线”中,佳兆业已有两条达标,从“橙档”企业变为“黄档”企业。

  “净负债率由2019年末的144%降至97.9%,现金短债比由2019年末的1.1倍提升至1.56倍,”吴建新披露,“剔除预收账款的资产负债率仍高于红线标准,但是也由上年末的75.9%下降至70.3%,下降5.6个百分点。”

  至于何时可以进入“绿档”,麦帆表示,预计2021年末,“三道红线”将全部达标。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