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发现,自疫情全球大流行以来,不仅火了「口罩」「核酸」等词,还火了个词——囤货。
囤货一族的数量简直呈现爆发式增长,掀起一波又一波囤货潮。
但是吧,囤保障生活的米面油盐、口罩、消毒产品等,正常。抢购厕纸这种,虽然有点迷惑行为,也能理解。
可囤母鸡、囤花岗岩、囤墓碑......不好意思真的忍不住想问一句:什么鬼?
看来不仅囤货潮一波接一波,智商税也是交的一笔又一笔。
除疫情原因,生活中还有很多本就热爱囤货的人。
比如前阵子火上热搜#刘亦菲囤口红囤到过期#的仙女姐姐,编辑部喜欢囤速食的同事A,喜欢囤书囤漫画的同事B,喜欢囤眉笔的同事C......
总结了广大网友、爱囤货的同事们以及重度囤货癖的我的经验,来聊聊什么东西值得囤,什么东西囤了就后悔,又都该怎么收纳处理。
这些东西千万别囤
“你为什么买那么多洗发水?!”
“正好打折,就多囤点。”
“那也用不了六瓶啊!”
“我头发长,洗发水经常用,很快就用完了。”
以上,是我和妈妈常见的对话模式,经常被嫌弃。
作为李佳琦和薇娅的挚爱粉,真是看到折扣大的就忍不住剁手,总想着反正以后都要用,根本不管家里还有没有,用不用得完。
我发现几乎所有爱囤货的人都逃不过这几点原因:便宜、迟早要用、方便、安全感、满足感。
「有效囤货」确实会让你省钱又满足,但如果是囤了没必要东西的「无效囤货」,会让你生生体会到什么叫买时一时爽,用时火葬场!
不必要的囤货 = 提前冻结资金 = 亏!
洗衣液、洗发水、沐浴露等洗浴用品
这是我前阵子刚下单的一箱洗衣液。
做活动很便宜,但说真的,收到货我就后悔了,这个量都够我洗一年了!我能不能在这地方住一年都说不准......
但这么沉一大箱,退回去还得一大笔运费,无奈只好留下了。
像洗衣液、沐浴露、洗发水等洗护产品,真的不建议囤,买一套都够用上一段时间了。
很占地儿不说,囤多了还有过期警告,搬家带着麻烦,扔了还浪费。
彩妆
平常化妆的姐妹都知道,彩妆不像护肤品,用量真的很小很小。
眼影腮红等很难用到铁皮,粉底的话一般黄豆大小就能涂全脸了,囤好几瓶恐怕用到过期也用不完,是要用来刷墙吗?
零食、水果蔬菜
作为过来人,经验之言:勿囤零食!那堆零食消失速度远超你想象,囤脂肪速度也能让你尖叫!
而且零食还很容易过期,放一堆在那,不吃过期扔了可惜,吃了发胖还很罪恶。本来为了开心买的零食,反而成了焦虑之源!
最关键的,再好吃的食物,囤多了好像就没那么好吃了......
疫情以来都开始喜欢囤水果蔬菜,会有安全感。
但建议最多囤一周的量,水果蔬菜太容易烂了,不要高估冰箱的容量,也不要高估自己做饭的决心,还是买新鲜的更好。
奶粉
有娃家庭应该都有这个痛,斥巨资给娃囤了好多奶粉,但娃说不喝就不喝,老母亲心碎了一地。
建议喝一罐买一罐,毕竟娃的口味,谁说得准呢?
一次性餐具、酒店洗漱用具、袋子盒子
很多人会在点外卖、住酒店时,习惯性地把一次性餐具、洗漱用具都囤起来,还有各种袋子盒子,总觉得会有用武之地。
但它们的最终归宿八成都是垃圾桶,还不环保,搞得心里总觉得天不蓝有我的责任。
建议保留大中小袋子各5套就行,需要时能用上,也不会越囤越多。
付费课程、书
大家有没有和我一样的心理,买了这个课这本书,就感觉已经学过了,是努力上进的,不是咸鱼党,满满成就感,不知不觉就囤了好多。
所谓读书读不赢,囤书第一名!
但事实是总有各种理由不去上课不翻书,堆在角落里落灰,还无形给自己增加了很多压力,这么多要什么时候能学完啊?
古人都说:书非借不能读也。可以先下载电子版看看,确实喜欢的话,再买纸质书。而且建议买一学一,没学完别急着买下一个,会越来越焦虑的。
这些东西值得一囤
囤货原则
● 买前先问自己一句:“我需要它吗?需要多少呢?” 注意,是真正需要,不是可能需要。不要因价格低而囤货,不要为凑单而凑单;
● 日常刚需易耗品,使用频率高,手头无替代品;
● 保质期足够长,过期前绝对能用完;
●家里的收纳空间足够,可以合理收纳,而且不会增加家务量;
●折扣力度确实大,省钱,自己预算足够,省事省精力;
● 个人经历中非常重要回忆性物品、收藏性物品;
口罩、洗手液等消毒用品
这个就不用我多说了,非常时期,非常对待!
卷纸、纸巾、卫生巾等日常刚需
别看国外那么疯狂地抢卷纸有点儿迷惑行为,但确实也有道理的。
卷纸纸抽等,可是我们每天都要用很多的刚需,保质期还很长,一般都三年,囤点总是没错的。
卫生巾也是女生们的必备品,生理期提前了手头还没有存货,想想就难受。
但要考虑自家的收纳空间大小,毕竟还挺占地儿的。建议打折的时候一次囤一季度的量就行,最多别超过半年。
护肤品、防晒、卸妆
护肤品不像彩妆用量很小,像洗面奶、水乳、面膜等,折扣很大时能囤就囤起来,保质期基本三年以上,每天都用消耗速度快。
但不要囤太多。建议以季度,最多半年为周期更换,毕竟三八节、618、双十一......活动那么多,大可不用急。不然看到新品又手痒痒。
袜子、内衣裤
根据我的调研,袜子内衣裤也是大家要囤的必选项。
毕竟是要勤洗勤换的东西,赶上阴天下雨天,尤其南方的潮湿天气,洗完没干还没有存货的话,后悔到挠墙的心估计都有了!
药、膏药贴
药是每个家庭多少都要囤一点的。
比如痛经的姐妹可以囤点止痛药;经常在电脑前工作,肩颈不好的,多囤点膏药贴;像我经常穿高跟鞋,经常磨破脚,夏天也会囤些创可贴。
但注意,药是有保质期的,用的频率也不确定,最好半年,不超一年为周期更换。别到了需要用药时,才发现过期了......
速食
这个我最有发言权!看看我冰山一角的囤货吧!
说实话,打工人最需要的就是各种速食,上一天班回家只想葛优瘫,真心分不出一点精力做饭。
速食够快够省事够美味,有什么理由不囤呢?只要注意少买短保产品,别过期了就行。
回忆故事性物品、收藏类物品
虽然我们天天喊着断舍离,但有些东西,承载了非常重要的一段记忆,扔掉它们就是扔掉了我们的过去,比如车票、电影票......
只要用合适方式保存即可。但也要注意取舍,别啥东西都留。记忆留多了,反而变得都不重要了。
还有些饱含我们喜爱之情,具收藏价值的东西,如CD、盲盒、玩偶、游戏等,衡量好自家的收纳空间就行,毕竟谁也不想心爱之物放在犄角旮旯落灰。
囤货收纳tips
● 分类:给囤的货分好类,放在不同收纳空间,如药品、日用品、清洁用品等,达到找东西快准狠的效果,不要每次都乱七八糟;
● 使用频率:按频率分每天随手区、每周常用区、囤货不常用区。每天都用的放在中间最顺手的地方,不常用的囤货要么往高放,要么往低放;
● 保质期:时间长的往柜子后面放,短保往前放;
● 清单:囤的货品类比较多的话,最好列个清单,记录下使用情况,不然囤着囤着很可能就忘了;
不囤的货处理tips
● 闲鱼:二手转卖平台,最简单直接的方式,还能捞回点成本。
● 支付宝捐赠回收:支付宝搜索框输捐赠,会出现很多服务号,选一个预约即可,免费上门回收。
品类也多,衣服、旧书、玩具、家电都可以,捐赠去向多为环保再生或助力公益,方便又有意义。
● 微信公众号平台回收:这里推荐几个比较可靠的,飞蚂蚁、白鲸鱼、铛铛一下。
● 送有缘人:将自己多余的东西送给需要它的人,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如亲戚、邻居、朋友等。
最后,
其实无论是「断舍离」还是「囤货」,都只是一种生活方式而已,没有好与坏的区分,只有适合不适合的区别。
「断舍离」更像是一种修行,需要长期坚持,只适合意志力高超的人。
大多数中国家庭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老祖宗留下的根,是讲究情怀与家的烟火气,四世同堂的温馨与充实的幸福感。
有别于日本讲究严格训练和束缚的社会。
主动断舍离不要被动断舍离,不适合自己就别勉强,反而会失去生活的乐趣。
只要能做到「有效囤货」,适度不过度,关注点放什么值得囤,怎么收纳好上,未尝不是一种好选择。
毕竟,因为真正需要而囤是库存,因为真正喜爱而囤是收藏。
(文章转载自住范儿,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