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岛官兵吃上新鲜蔬菜

快速赚钱

原标题:守岛官兵吃上新鲜蔬菜

守岛官兵吃上新鲜蔬菜

王庆厚

八一建军节前夕,北部战区水师航空兵朝连岛雷达站的官兵迎来期盼已久的客人。青岛市农科院院长万述伟和4名技能专家搭乘一艘渔船,颠末近3个小时海上颠簸登上朝连岛,为岛上雷达站的无土种植蔬菜大棚提供技能服务,并为官兵们送来近千棵生菜、油菜、白菜新苗。

朝连岛间隔陆地30多海里,是一个“海里岩石挤出来”的孤岛,面积不到0.25平方公里,岛上无淡水、无住民、无耕地。在一代代守岛官兵中流传的一首顺口溜是朝连岛情况条件费力的真实写照:“朝连岛啊朝连岛,中心大来两头小。从东头到西头,除了石头就是草。炎天里满岛的苍蝇蚊子和小咬,冬天室内生着火炉照旧受不了。”

该站辅导员李叙梁先容说,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守岛官兵一年四序缺青菜,吃菜只能靠陆上运送,到了冬季,或是遇上大雾大风等特殊天气,补给船无法上岛,吃新鲜蔬菜便成了奢侈的事。有时一两个月都要靠海水泡黄豆解“燃眉之急”。

在岛上驻守了23年的二级军士长潘文永回忆说:“刚入伍时就知道连队有一个传统——每名兵士回家探亲,都要带一包土回来。集腋成裘,几十年后我们就有了不足一亩的菜地,但蔬菜产量仍然十分有限。”

2015年9年,青岛市得知岛上官兵长年缺青菜的困难后,组织农科院技能专家组登岛调研,实地勘察地形,决定在岛东南侧岩石断坡处援建一个300平方米的抗风日光温室,并向驻岛官兵郑重答应:让同道们在春节吃上自产新鲜蔬菜!

颠末重复论证,他们决定接纳最节水的“无土种植——水肥一体化——循环利用浇灌用水”技能,解决岛上淡水稀缺难题。当年11月12日,对雷达站来说是个载入史册的日子,官兵们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蔬菜种植基地。由农科院出资30余万元,颠末20余天连续施工,一座冬暖式日光温室大棚落户朝连岛,棚内配备的水肥一体化装备、无土种植设施一应俱全。

农科院副院长崔健先容,针对岛上风力大、温差大的现实,他们采取墙体加固加厚、棚膜外加层掩护等措施,确保大棚能抗11级大风,最大限度地包管蔬菜生长所需要的阳光和空气。

无土种植对技能要求高,第一次栽苗,专家们选取了入口芹菜、韭菜、油菜、菠菜等绿色蔬菜。为包管大棚正常生产,农科院派张元勋博士等蔬菜专家住在岛上,手把手教授蔬菜种植种植经验,跟踪掌握蔬菜生长情况。“作为科研职员,希望通过自己的事情,把理论转化为结果,帮助驻岛官兵解决生活中的难题。”从选址到种植,张元勋先后7次上岛现地引导。

雷达站思量到气象班长王军籍贯是山东寿光,入伍前有过种植蔬菜的经验,就摆设他领导两名兵士到农科院培训,学习掌握水肥一体化培肥技能、温室一样平常管理技能和主要蔬菜的生长特性。

“营养液是专家们配好的,浇灌模式也是全程自动化,我们要做的只是注意透风,天冷的时候给大棚铺设保暖被,固然这统统也都是电动的。”王军说,“大棚建成后,就成了岛上最吸引人的地方,兵士们空闲时间都喜爱到大棚里‘赏菜’。”

一棵青菜等了半个世纪。2015年除夕,官兵们第一次吃上了亲手种植种植的芹菜、韭菜包的饺子。“那顿年夜饭,官兵们吃得格外香。”潘文永清晰地记得,第一锅水饺出锅,官兵们你两个我三个,很快就吃完了。“平日里,下两三锅饺子,各人就吃饱了,那天下了四五锅,各人还意犹未尽。”

暑来寒往,岛上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农科院拥军的步调却始终没有停滞。技能职员每年登岛3到5次,对种植中存在的问题实时举行引导解决;大棚缺少物品和装备设施,农科院有求必应,想方想法运送增补。

一年炎天,岛上雨水大,蚊虫繁殖进入高发期,白色和绿色的小虫遍布蔬菜叶面和菜梗,兵士们利用粘虫板除虫难以收效,绿油油的青菜眼看着被虫子吃掉。

农科院接到求救电话后,立即派专家登岛,很快确诊虫害为白粉虱和蚜虫,给出了透风、烟雾驱虫等处置措施。药到病除,一周后,各种新鲜蔬菜恢复供应。

“每次用饭,只要有大棚‘出品’的青菜,都是最早抢光的。”李叙梁笑着说。大棚试种黄瓜时,天天成熟七八根,一根黄瓜两三个兵士分着吃。即摘即吃的新鲜蔬菜,兵士们喜爱吃,却又舍不得吃。驻岛时间越长的兵士,对蔬菜越是爱惜。

5年来,大棚冬季产的油菜、芹菜、茼蒿和韭菜,春季产的黄瓜、菠菜、番茄和茄子等,富厚了官兵的菜盘子,改善了官兵的膳食结构。

本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伸张,防控形势严肃,农科院专家上不了岛,就依托互联网对岛上蔬菜生产给予在线引导。

前不久,长达一个月的大雾阴雨天气愁坏了官兵。“刚播种的生菜苗长势出现萎缩”“小油菜叶面突现黄斑……”手机视频连线,专家们仔细检察菜苗及叶面的损坏水平,详细扣问肥料和有机质土壤使用情况,通过视频会诊查明缘故原由,提出杀菌施肥方案,“问题蔬菜”很快恢复生长。

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技能专家登岛发明,因受海风侵蚀,棚体部门塑料膜、保温棉被、防护绳出现破损;无土种植基质养分流失较多,一些种植盆开始老化。

“能维修的维修!该换新的换新!”简短有力的亮相背后是农科院心系官兵的拥军情怀。他们立即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决定所需用度全部由农科院负担。

“拥军事情没有完成时,只有举行时,永远在路上。我们将一如既往发挥专家上风和技能上风,传好接力棒,建立长效机制,让科技拥军之路越走越长、越走越远。”农科院万述伟院长说。

王庆厚 张淼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08月13日 07 版

上一篇:

下一篇: